近期,生猪市场持续低迷,9月份猪价更是震荡下滑,业者对明年行情普遍持悲观态度。
据卓创资讯数据监测,截至9月28日,全国瘦肉型生猪市场均价为17.89元/公斤,较9月20日下滑0.75元/公斤,降幅4.02%。本月进入尾声,但养殖端出栏积极性不减,且需求端增量有限,猪价疲软态势难改。
然而,从能繁母猪数量、历史屠宰量数据及养殖成本等多方面考虑,作者觉得明年猪价不宜过度悲观,而降本增效将成为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
首先,从能繁母猪数量来看,虽然当前能繁母猪数量同比仍为负值,但自2024年2月份开始,数据已持续增加。这表明明年生猪供应量将有所恢复,但整体仍低于2023年水平。结合历史屠宰量数据,有专业机构预测,明年屠宰量将不一样,主要受到入库操作的影响,开工率或高于今年。因此,明年猪价或介于2023年和2024年之间,养殖户仍有望获得利润。
其次,市场供需博弈仍在延续。9月份猪源供应环比增加,而需求在短暂支撑后开始回落。这导致生猪及猪肉价格震荡走低。然而,从长期趋势来看,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和消费的人购买力的提升,猪肉需求有望逐渐回暖。此外,节日效应虽然短暂,但仍能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提振猪价。因此,咱们不可以忽视需求侧对猪价的影响。
再者,养殖成本的持续走低也为明年猪价提供了支撑。近年来,随着养殖技术的慢慢的提升和规模化程度的提高,养殖成本呈现下降趋势。这使得养殖户在面临市场波动时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明年,随着降本增效措施的进一步推进,养殖成本有望继续降低,从而为猪价提供更大的下行空间。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生猪产业面临的挑战。与国际优秀水平相比,我国养猪业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无论是养殖效率、管理上的水准还是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我国生猪产业都需不断努力追赶,不少生猪企业也持有类似观点。因此,降本增效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上市企业已通过规模、管理、研发等多种因素来提升绩效,继续降本。这为我国生猪产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整体来说,明年猪价不宜过度悲观。虽然市场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但从能繁母猪数量、历史屠宰量数据、养殖成本以及市场需求等多方面来看,明年猪价仍有望保持在合理区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