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收藏! 母猪背膘测定的参数计算

发布时间:2024-10-12来源:行业新闻
值得收藏! 母猪背膘测定的参数计算

  头左右,国内生猪的品种和国外差别不大,究竟是什么问题造成国内母猪生产性能上不来呢?经过研判,问题可能出在妊娠母猪体况评定方法上。

  国内现行母猪体况评定方法是评分员根据经验目测母猪体况并打分,但体况评分并不能准确反映猪群总体肥度的背膘水平,不同的评分员会对同一头母猪的体况打出不同的分数,即使是同一评分员在不同时间点可能对同一头母猪打出不同的分数。据统计,无论一个猪群中总体母猪群的体况如何,体况评分往往在1.5-4.0的范围内,这说明使用现有的目测打分法存在比较大的误差。仅仅根据体况评分确定饲喂水平的做法并不合理。

  国内对母猪的饲喂量就是根据存在比较大误差的体况评分来确定的。体况评定结果不同,母猪的给料量就不同。而妊娠母猪供料量的微小差异会导致母猪体增重和背膘水平的巨大差异,这是国内母猪生产性能低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有没有一个科学的依据来判定母猪体况并据之确定母猪的饲喂水平呢?有,那就是世界通行的母猪P2点背膘。P2点背膘(图1)是国际养猪业通用的一个基础数据,是指猪最后一根肋骨处距背中线厘米处的背膘厚度。通过对母猪的P2点背膘厚度进行测定,以数字化的方法来对母猪体况进行测定就能够大大减少不必要的误差。

  现代瘦肉型母猪在配种初期由于脂肪储备低(P2点背膘18mm),会给繁殖性能带来不良影响。近30多年育种工作的成绩是母猪的脂肪减少了50%,使繁殖母猪对营养变得更敏感了;而脂肪的储备是能够最终靠调控营养水平来控制,这在制定母猪饲养方案时是一定要考虑的因素,制定有效的饲养方案慢慢的变重要。

  事实上,猪的不同养阶段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母猪整个生命周期各个阶段都很重要,特别是后备阶段、初情到第一次配种、未成熟的繁殖周期(通常指的是第一胎)、成熟的繁殖周期(经产阶段)等四个阶段。而且每个阶段对母猪体重及背膘厚度也要求不一致。

  (1)后备母猪的最低标准:要求150日龄体重达到100公斤,P2点背膘厚度达到12-14mm。

  (3)经产母猪不同阶段的体况要求也不同:断奶时P2背膘厚度达到16.5-17mm、怀孕中期结束P2背膘厚度达到19mm、分娩时期P2点背膘厚度达到19-21mm。

  根据P2点背膘实际厚度确定母猪的饲喂管理方案,对于背膘厚度达不到标准的需要加强营养。

  前面提到,后备母猪150日龄,体重达100千克,P2背膘厚应为12-14mm,如果背膘不在这个范围,能够最终靠营养调控来解决(提高能量浓度,饲喂后备母猪脂肪强化日粮,能量提高200kcal/kg);当背膘厚度超标,能够更好的降低饲料配方的能量浓度。

  母猪妊娠阶段基本能分为0-7天、8-37天、38-99天、100-110天、111-分娩等五个阶段。妊娠母猪怀孕测定P2点背膘时间点分别是配种、38天、100天、110天等四个时间点。

  母猪断奶,若P2〈14mm,应自由采食妊娠母猪料557并添加合成孕酮类药物(烯丙基去甲雄三烯醇酮,每天按20mg的剂量饲喂),当P2背膘达到16mm后,不再添加烯丙基去甲雄三烯醇酮;若P214mm则任其自由采食妊娠母猪料557。

  配种时若母猪背膘14mmP216mm,则需要在妊娠8-36天对母猪进行体型调整,根据不同的背膘可以饲喂3-4kg饲料;若P216mm,则按标准程序进行饲喂。

  母猪妊娠112天时,通常要赶上产床,若P220mm,不减料;若P220mm,按正常饲喂量的1/2进行饲喂。

  母猪妊娠期能量需要包括母猪自身及胎儿两部分。根据NRC标准,母猪P2点背膘厚度每增加1mm,其体重约增加5kg,而母猪体重每增加lkg,约耗能5Mcal。

  母猪部分包括子宫重约3.2kg、重约3.4kg、母猪自身增重约5kg,即母猪总增重约11.6kg。

  胎儿及附属物部分,包括胎儿期仔猪增重约16kg,羊膜及胎衣增重约2.5kg、羊水等增重约2.0kg,共计20.5kg,需要22Mcal能量(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胎儿每增加lkg需要1.IMcal能量),其中胎儿1-37天增重占总重:1%(几乎能忽略不计),1一99天增重占总重50%,即37-99天每天增重所需能量为:llMcal/62天=0.18Mcal/天,100—114天增重占总重50%,即每天增重所需能量为:llMcal/14天=0.8Mcal/天。

  母猪所需能量包括母猪自身基础代谢能(ME)、背膘调整能(PWE)、胎儿及附属物增重能(BWE)。具体计算公式为:

  SP2表示某阶段调整前P2点背膘厚度,TP2表示某阶段调整P2点背膘厚度目标(单位mm)

  注:以上饲喂程序需在40天,70天测定P2点背膘,以便结合实际及时作出调整饲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