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微寒,坐落在大围山半山腰的云起民宿,大厅壁炉里柴火烧得正旺。“山里风景好、空气好,又特别清静,感觉很舒服。”一位游客说,假期就喜欢这种完全放空的松弛感。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公布了2024年59家全国甲级、80家乙级旅游民宿名单。其中,湖南符合全国甲级旅游民宿标准的有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回家的孩子野奢庄园民宿、长沙市浏阳市围山云起民宿。
其中,围山云起民宿是长沙市唯一入选的全国甲级旅游民宿。目前,大围山镇共有云野有枫、小河弯弯、白沙白、半山渡、唯山居等15家高端精品民宿,形成了中岳五星级民宿度假区、白沙民宿圈、大围山森林康养区等3个集聚区。那么,这个森林覆盖率84%、坐拥国家4A级景区的小镇,如何从“民宿洼地”跃升为“民宿高地”?
云起民宿地处大围山镇大围山村桃林组,藏身竹林云海之间,颇有些“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意境。民宿始建于2018年10月,2020年5月1日开始试营业,拥有近30套房间,包括全景观景主楼、原生态湘西风情楼、森林木屋,还配有适合拍照打卡的无边泳池、景观餐厅等设施,夏季避暑往往一房难求。
“这次春节,有不少回头客入住。”云起民宿负责人申亦说,冬天住民宿,避开了客流高峰,性价比非常高,还能享受木屋热水池泡澡等不一样的体验感。
处在“奔六”的年纪,申亦和几位老友找到这一个地区,原本是想抱团养老,没想到闲置民房经过精心设计改造后,几年来却吸引了无数渴望放松身心的都市人,一不小心还做成了网红精品民宿——先后获评“湖南省五星级旅游民宿”“湖南十佳美景民宿”等称号。
15公里外的中岳村,陌野·小河弯弯民宿的工作人员正在为一批退房的客人忙碌着。
“游客到民宿来,绝不仅仅是来住一晚,而是要享受不同的生活方式。”陌野文化创始人之一刘志富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浏阳伢子,学业结束后,他和大部分年轻人一样向往“北上广”,向往自由漂泊的生活,于是选择留在上海。
2016年,民宿行业刚刚起步,在都市过惯了“快节奏”生活的刘志富看到了乡村的“慢商机”。“我要在乡下建一栋‘有灵魂、有故事、有温度’的房子!”抱着这样一个信念,刘志富辞去工作回到家乡,开始在大围山建民宿,并且一口气建了5栋。
刘志富对做民宿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民宿是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要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一定要在“城市灵魂”和“乡土元素”之间做深度链接。除了在民宿设计上融入山水元素、增加地方民俗体验以外,2023年,刘志富将视野放到了民宿之外,在陌野旗下的两家民宿——小河弯弯、小河弯又弯之间开发“陌野踩溪谷”项目。
“我们希望带动村民一起有计划地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将大围山的绿色生态农产品装满客人的后备厢,村民也能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作为浏阳市民宿协会会长的刘志富对乡村有了更深厚的情怀。
大围山镇民宿的蓬勃发展,不仅为乡村注入了新的经济活力,更成为吸引人才返乡的“磁石”。许多在外打拼的游子,纷纷选择回归故土,投身民宿创业就业。这正是“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生动实践——通过民宿经济的纽带,让人才与家乡双向奔赴。
“95后” 大学生李立便是其中一员。2021年,大围山镇白沙村村民李立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他决定将自家的老豆腐厂改造成特色民宿“白沙白”。他以白沙豆腐为主题,将民宿设计成豆腐箱层叠的形状,主色调选用白色,旨在通过“白艺术”展现家乡的传统技艺和自然之美。
从方案策划到建成,李立和团队在工地上日夜奋战了一年半。民宿落成后,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白沙白民宿设计于2023年分别拿下缪斯设计奖(MUSE DESIGN AWARDS)金奖和第26届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大奖,2024年又成功上榜湖南省五星级旅游民宿。
看到大围山村的成功,素有“小南京”之称的白沙古镇也开始跃跃欲试,但是对于白沙的民宿发展,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吴勇有自己的定位。
“建新民宿花费大,我们鼓励村民改造民宿。”2021年,吴勇在大溪河畔买下一栋砖木房,带头建起了白沙村第一栋民宿。由于白沙村大部分民居是老房子,而老房子改民宿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增设卫生间,吴勇带上村干部先行先试。
“如果房间没有卫生间,游客是不会考虑住宿的,所以我们最终选择在客房里面改造一个卫生间,同时安装电热水器、淋浴、洗手台等设施。”村干部刘检是吴勇的跟随者之一,他将自家住房改成了民宿,改换舒适的床品,增添精致的摆件。
村民唐先明一直想将家里的老房子改造成民宿,但苦于不知从何下手,在参观刘检家后茅塞顿开,也将自家的民房改成了民宿,“以后既能照看家里,还能在家门口挣钱,真是太方便了。”
如今的白沙吸引了更多年轻人驻足,除了发展咖啡馆、酒吧、烧烤、树下DRINK、竹排等新业态以外,原来在北京、上海等地从事文艺事业的本土青年人也相继返乡参与白沙文旅事业发展,2024年,白沙古镇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
时间来到2016年,依托大围山森林公园的天然优势,村民们开始兴建民宿,主要以森林康养类为主,2016至2018年发展较为缓慢,到2019年,乡村旅游热兴起,“周边游”“短途游”经济火爆,大围山村、白沙村、中岳村等村建民宿热情高涨。
彼时的民宿业者或许未曾料到,这场“自发性创业”会迅速陷入困局:同质化严重、定价混乱、基础设施薄弱……“旺季一房难求,淡季门可罗雀”成为常态。
为加大民宿产业支持力度,推动民宿经济繁荣壮大,近年来,浏阳打出了一套助推文旅发展的组合拳,继2022年发布《浏阳市促进文旅深层次地融合高水平发展十条措施》后,2023年,浏阳又推出了《浏阳市推动民宿产业高水平发展十条措施》,从加强组织领导、科学编制规划、强化用地保障等十个方面推出系列硬核举措,着力推动浏阳民宿实现高质量发展。
更关键的一步棋,落在土地制度改革创新上。大围山抢抓政策机遇,编制《大围山旅游总体设计》,提出“打造湖南省精品民宿集聚区”目标,重点对民宿发展的总体设计、发展趋势和重点区域进行明确,引导民宿规范化建设。同时,以全国宅基地改革试点为契机,出台《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创新“1+1”“1+N”“N+1”“N+N”联合建房方式,鼓励农户与城镇居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改建、联合新建、流转宅基地和房屋。
政策松绑下,陌野、白沙白、云野有枫等专业团队进驻,投资超千万元的高端民宿拔地而起。目前,大围山镇民宿聚集区入选湖南省乡村旅游“四个一百”工程建设名录,成功打造1个国家甲级旅游民宿、1个省级五星级乡村旅游点、2个省级五星级旅游民宿、1个长沙市文旅“十佳民宿”,民宿业产值突破10亿元。
目前,秋韵山居民宿、五号山谷原乡民宿、白沙白美学民宿、古港镇梦俚民宿成功创建湖南省五星级旅游民宿,至此,浏阳五星级旅游民宿总数达到七家,居湖南省所有区县(市)榜首。
近年来,浏阳坚持“一宿一主题、一宿一文化、一宿一特色”,将浏阳河、花炮、菊花石、夏布、蒸菜、客家风俗等特色元素融入民宿设计、建设、运营中,推动传统民宿向特色民宿、精品民宿、主题民宿转型。如今,浏阳的民宿业已远超“一张床铺”的意义,其与乡村的共生连接关系愈加紧密,许多游客奔赴浏阳,追求“向往的生活”。
大围山打破“住宿即终点”的思维,全力发展露营、溯溪、漂流、村晚、研学等拓展项目,丰富游客消费体验。
浏河源村引进浏河源森林水世界水上娱乐项目,2024年夏天承接长株潭及周边城市亲水流量,营业2个月营业额突破800万元,带动周边100余人就业,直接为村集体经济创收70余万元;白沙村结合民宿发展形势,新引进竹排、小酒馆、咖啡馆等业态,改变了以往住民宿仅仅住民宿的单一业态;大围山村为解决游客在山上只能看山的问题,引入了峡谷漂流,供客人亲子游玩,客人的体验更丰富,停留的时间也更久。
大围山镇从美学、节会、文化方面为民宿赋能,满足游客精神需求,提升产品价值。
2024年年初,民宿行业尚处淡季,白沙村发动村民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创新举办沉浸式、行进式村级文艺晚会,吸引线亿人,外地游客纷纷前来打卡。同时,大围山镇坚持把红色历史背景和文化和绿色山水资源的双重优势进行嫁接,做好“聚气”的文章。如楚东村和白沙村分别围绕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锦绶堂、秋收起义部队第三团驻地旧址——刘家祠堂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的名篇和故事,深入挖掘、提炼,常年组织诗词吟诵、研讨和研学游,通过“长藤结瓜”的方式,将客源引进民宿。
大围山民宿结合当地群众的就业困境,探索实施“巧妇计划”和“后备厢计划”,结合前期对客人消费特点、消费喜好的分析研究,根据大围山镇绿色生态产品多、村民种植养殖和手工制作经验比较丰富等特点,通过“客人点单、民宿派单、农户接单”的“订单式”生产模式,引导农户有规划生产农产品,既丰富游客体验,又帮助村民销售水果、果脯、白沙豆腐、蜂蜜、蒸菜、黑山羊、泉水鱼等特色农产品,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不过,橘洲君在采访中也了解到,民宿行业淡、旺季对比明显,如何使淡季不淡,在冬季也能让更多的游客来浏阳住民宿?
冰雪经济或许是一个“热引擎”。今年1月的浏阳市委经济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大围山森林公园发展冰雪经济,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目前湖南冰雪运动中心(大围山滑雪场)项目正在有序推进,省市领导多次现场调研考察,并支持将项目纳入省、市各级重点文旅项目调度,建成后将成为湖南省内重要的冰雪运动基地和旅游景点。
“如果有滑雪加持,游客就可以解锁更多度假新玩法。”对于新的旅游消费场景,申亦很期待。
看完大围山民宿的“诗意密码”,是否也让你心生向往?如果你曾经去过浏阳的民宿,不妨在评论区分享一下你的经历吧!是云起民宿的无边泳池让你流连忘返,还是白沙白的“豆腐艺术”让你印象非常深刻?又或许是云野有枫的山间温泉让你心旷神怡?快来和我们大家一起聊聊,分享你心中的那片“诗和远方”!
近期,橘洲君将持续推出“迎老乡 回故乡建家乡”系列报道,聚焦返“湘”创业就业代表们,讲述他们投身家乡建设、推动家乡高水平发展的动人故事。如果您也有返“湘”创业就业的经历,或对家乡发展有独到的见解与思考,欢迎与我们联系。让我们一起,记录家乡蝶变的点滴,共绘美好未来的蓝图!
国际数据库事务处理性能委员会(TPC)近日宣布,阿里云PolarDB云原生数据库以远超原纪录的性能,登顶TPC—C基准测试排行榜,以每分钟20.55亿笔交易和单位成本0.8块钱的成绩,刷新该榜单性能和性价比两项世界纪录。
当物质处于地球上最低温度、最高压力等极端条件下,也许会出现怎样的“超能力”?物态调控是物理学研究造福人类社会的重要方法,科学家对于物理世界极限的探寻从未停止。
记者26日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获悉,该院敦煌戈壁荒漠研究站柳本立研究员团队以退役风机叶片为原料,成功研发出新型防沙材料,为循环利用退役风机叶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业规划、24小时解答疑难问题,为研究人员查找资料……“DeepSeek+高校”的智慧教学研究场景正在北京部分高校实现。AI浪潮已至,智慧校园是大势所趋,但AI与教育的融合仍有赖于师生素养提升、技术适应性及相关制度的建设完善。
根据美国航天局最新测算结果,一颗编号为“2024 YR4”的小行星在2032年12月22日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已基本排除,撞击概率已降至0.004%。美航天局表示,小行星“2024 YR4”不再对地球构成重大威胁,它为天文学家提供了宝贵的机会来测试行星防御科研和预警流程。
26日,全国顶级规模、总投资最大、新能源占比最高的“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电源项目——青海省柴达木格尔木东沙漠基地电源项目在青海格尔木开工。
为加快补齐农村地区公共充换电设施短板,进一步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财政部办公厅、工业与信息化部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申报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2025年计划支持75个试点县改善充电基础设施。
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利用我国自主研发设备,成功钻穿545米厚的冰层及冰岩夹层,获取了连续冰芯样品和基岩样品。拉斯曼丘陵地区位于伊丽莎白公主地冰盖末端,是东南极冰盖的溢流区之一。
青藏高原高山特有物种是什么问题造成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ECO功能与全球变化团队汪涛研究员联合瑞士巴塞尔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北京大学研究人员,
近日,记者从吉林大学获悉,该校联合中山大学组成科研团队,发现了高温高压下石墨经由后石墨相形成六方金刚石的全新路径,并人工合成出高质量六方金刚石块材料,
马家窑文化距今4000年的彩陶罐、红山文化神秘的陶塑人像、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铜圆斝、山东滕州前掌大西周遗址出土的彩绘漆器……不一样的材质的文物是如何被修复的,又是如何被考古学者破译出古人留下的种种信息,复原出他们的生活图景?走进中国考古博物馆推出的“妙手活千秋——科技考古与遗产保护经典成就展”,答案就藏在其中。
共筑数字童年新生态”为主题的“未成年人手机防沉迷座谈会”在京召开。李国强指出,沉迷手机不仅可能会导致视力损伤、睡眠障碍、颈椎问题等生理健康问题,还容易引发社交焦虑、注意力不专注等问题。
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24日发布的《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过去一年,我国海洋经济呈现强劲发展势头,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105438亿元,比上年增长5.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8%。
当前,我国大学生群体普遍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在成长过程中通常得到父母及长辈的全方位关照,因此导致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薄弱。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最后一年,做好“三农”工作对全局发展至关重要。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日前发布的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科学技术力量协同攻关。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一场以“项目经理人机制”为核心的科学技术创新管理范式变革正在上海悄然推进。
2月21日,由中航工业自主研制的国产载人飞艇“祥云”AS700电动型AS700D在湖北荆门成功完成科研首飞,标志着我国低空经济领域的绿色航空新装备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一项新的研究,构建了野生和栽培辣椒的高质量基因组图谱,揭开了辣椒性状演化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