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趣的文物|“尖叫的小猪” 萌翻你!

发布时间:2024-10-18来源:PIC L399公猪

  有那么一些文物,穿越时空与今人相遇,却能莫名戳中咱们的心。来自5000年前的“小猪”,造型呆萌心爱;羞于张口却不得不借裤子穿,是古人的“囧”;魏晋时期墓葬出土的画作,似乎着急交作业一般略显“草率”……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有记载,也有实证。博物馆好像“韶光机”,连接着曩昔和现在。一起来博物馆看风趣的文物吧!与先人的审美同频共振,你骨子里民间传统文明的DNA,是不是现已跃跃欲试了?

  憨态可掬的小猪昂首阔步,鼻子轻轻拱起,嘴巴打开似乎在欢唱,轻轻上翘的短尾巴增添了几分幽默。来自5000年前的它静静站立,真诚心爱的外形让很多游客哑然失笑。有人唤其狗,也有游客戏称它为“小猪佩奇”。穿越数千年韶光,古人的才智与现代人的审美完美交汇。

  它便是山东博物馆镇馆之宝——大汶口遗址出土的红陶兽形壶。人们在喜欢它生动心爱造型的一起,更感叹它极具有用的奇妙构思。

  红陶兽形壶旁边面(左)。人民网 郑昕桥摄 红陶兽形壶反面(右)。山东博物馆供图

  1959年,山东泰山脚下的宁阳县兴建津浦铁路复线,工人们无意间刨出了一些陶瓷碎片。济南市文明局当即派考古工作人员前往查询,依据露出出来的文物遗址,确定这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文明遗址,后被命名为大汶口遗址。

  大汶口遗址的发现向人们展现了全新的文明相貌。继续的科学考古提醒了大汶口文明由原始社会到文明社会的完好发展过程,从而为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供给了实证。大汶口遗址也被列入“我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在5000年前,陶器制造流程与工艺现已渐趋老练。现存的大汶口文明遗址出土文物中,尤以红陶居多。正是由于红陶耐腐蚀、硬度高的特色,才使得这些艺术珍宝得以历经风雨保留了下来。红陶兽形壶,是大汶口遗址发现的精巧器物,新石器时代器物中的杰出代表。

  依据红陶兽形壶的形制特色,专家觉得它与大汶口文明的实足陶鬶(guī)十分类似,而山东区域出土的史前陶鬶残片上偶有残留的水垢,以此揣度,红陶兽形壶可能是一种温煮酒水的用具。

  红陶兽形壶的四肢粗大健壮,背部装有拱形提梁,尾巴部分的筒形是注水口,嘴可往外倒水,腹部兴起加大了容积,器身用夹砂陶制造本领高温,四足立起可供加热。温酒时,酒水从尾部的注水口参加。温好后,提起背部的把手,就能够将酒从嘴部倒出。

  在大汶口文明时期,家猪作为一种重要动产,是财富的标志。古人常用仿生用具陪葬来显示墓主人的尊贵身份,这只小猪作为大汶口文明独有的器型,不单单是一件有用的生活用品,更是一件艺术品。它充满了创造性的创意,表明大汶口文明的先民们陶器制造水平进入到能够打破写实,进行自在创造发挥的阶段。

  人民日报社概略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协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维护联络咱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